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中文English

       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365网址经常打不开 > 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 > 乡村治理

        陕西省汉阴县“两说一商”拓展村民议事协商形式
        (乡村治理动态2022年第45期)

        日期:2022-12-30 作者: 来源: 【字号: 打印本页

         

        汉阴10159个村(社区),总人口31万。近年来,针对农村各类矛盾纠纷频发、群众公共法律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和参与乡村治理热情不高等难题,全县探索建立干部说法说政策、群众说事说心声、大事要事民主协商的“两说一商”工作机制,拓宽干部群众交流渠道,构建了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管的协商格局,有力促进了社会大局持续稳定。

        一、干部说法说政策

        为解决部分群众因不懂法律法规和各类政策引起的矛盾纠纷问题,全县各级干部主动下沉到村组、院落和农户家中说法说政策,及时消除群众疑惑,提升群众依法维权意识,赢得群众信任支持。一是法制宣传广泛说。普法部门和各镇协同联动,组织法官、检察官、警官、律师进村(社区),通过召开普法宣传大会、普法案例知识讲座、法律法规知识宣讲、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,广泛宣传各类法律法规知识,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、维护权益。二是法律问题深入说。镇、村精选23名法规知识过硬的干部,定期到镇综治中心坐班,接受群众法律咨询,并设立电话咨询热线,及时解答回应群众诉求,指导帮助群众理性依法维权。三是惠民政策重点说。组织联镇领导村干部、“四支队伍”(即驻村工作队、村两委班子、联村领导、联村站所)、农村党员、人大代表等各类人员,广泛宣传生态补偿、产业奖补等惠民政策,打造一支不走的政策宣传队伍。按照公开、公正、透明原则,及时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公示,把农民群众的知情权、监督权落实好、维护好四是重大事项全面说。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时,邀请联村县、镇领导干部、政法干警和部分群众代表参加,现场答疑解惑,引导群众依法议事协商定事。2021年,全县共开展各类政策宣传和法治教育主题活动230余场,覆盖人群5万余人次,惠民政策知晓率和法治宣传普及率达到100%,形成了办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决问题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。

        二、群众说事说心声

        为及时掌握广大群众诉求找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,县、镇、村三级协同联动,全员式、全方位拓宽各类渠道,以收集社情民意回应群众需求。一是“群众说事室”定点说。在全县10个镇159个村(社区)分别设立“群众说事室”,镇村干部轮流在“说事室”听取群众心声,及时疏导情绪、化解积怨,帮助解决问题。二是进村入户上门说。镇包联干部深入农户家中,严格落实“首问负责制”,现场倾听群众心声,了解困难问题,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,做到“话明气散”;需村级研究解决的,约定答复时限,及时回应关切。三是借助平台引导说。利用互联网公布帮扶干部村“四支队伍”电话、微信等联系方式,引导广大群众通过多种渠道,说诉求、说困难、说建议、说心声,广泛收集群众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。2021年,全县各级“说事室”共接待群众5616人次,化解矛盾纠纷 1700余件,为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 3200余件。

        三、大事要事民主协商

        以村(社区)为单位,每周对群众说事说心声环节反馈问题和意见建议进行整理,针对村级重要事项和复杂事宜,由村委会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,每月至少举行1次协商议事活动,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一是科学定议题。坚持民事、民议、民决原则,出台《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制度》,按照“七议七不议”原则,收集议题及建议。七议,即:镇发展规划、公共事务、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落实、复杂矛盾纠纷、集体资金支出分配、法律明确要求协商或赋予村(社区)自治自决的事项、各类协商主体提出协商需求的其他合理事项等7类事务可议;七不议,即:有明文规定的、超出镇村权限的、缺乏协商基础的、明显不公平的、可通过其他方式优先解决的、违反法律政策的等7类事项不议。二是各方齐参与。组建协商队伍,将村“两委”成员、党员、人大代表、中心户长、群众代表等各类群众代表纳入协商议事人员范围,确保民主协商广泛性、公认性、可靠性,让协商结果真正代表民意、传达民声。三是“五步”严议事。民主协商会议前,开展相关议题调研,多方收集民意诉求。以院落会、小组会、村民代表会、村民大会等形式,按照确定议题、群众先说、参会群众代表再议、干部最后发表意见、最终表决结果的“五步”议事流程进行民主协商。四是公开亮结果。对协商后形成的意见,除不宜公开的事项外,其他事项通过适当形式及时公开,广泛接受群众监督,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建议权和监督权。五是严督促落实。镇、村分类抓好协商成果办理落实,需镇村落实的事项,镇党委和村“两委”及时牵头组织实施;需上级解决落实事项,镇、村及时汇报转办,并做好后续跟踪督办和结果反馈。

        “两说一商”工作机制运行以来,全县共收集涉及群众关心事项3000余件,开展集体协商议事500余件,解决热点难点问题2100。乡村治理能力、决策能力和群众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,广大群众参与公共事务、共建家园的积极性明显增强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不断增强,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

         

     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中共汉阴县   供稿)